社會新鮮人
2018年7月4日
大學畢業前的某天,同學傳了訊息給我,主要是想要轉讓保羅麥卡尼(Sir Paul McCartney)在溫哥華的演唱會門票。他自己因為要忙著準備期末考所以無法成行。
「這可是那個披頭四(Beatles)的Paul啊!不是別的歌手喔!錯過了天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朋友這麼慫恿我。對啊,這可是披頭四的保羅,那個來自英國利物浦(Liverpool, UK)的傳奇披頭四。
不過,最後我沒有去聽他的演唱會,除了要準備考試外,畢竟在我心目中,Beatles才是真正的傳奇,Paul McCartney只是其中一部份,不能代表另外三個人。當然,在他們解散數十年,兩名成員已經離世的今天,對我來說,「去聽一場Beatles的演唱會」只是一種幻想,最多僅能靠網路上的影片來稍稍彌補生不逢時的自己。
我最常看的演出片段是Beatles在1969年1月30日那場倫敦市區屋頂的演唱會。那是一場未事先宣傳的驚喜,同時也是Beatles解散前最後一場現場演出。因為地點突兀,且是一時興起,所以更顯得特別。
這場演唱會對後世有著很深的影響。在2007年的音樂電影「Across the Universe」中最後一段就是向那場傳奇的屋頂演唱會致敬。當然,電影中除了向經典致敬外,為了呈現故事中部份迷幻劇情,電影有些畫面用色大膽,就跟Frogpile的2018年EP「Hallelujah, Baby」封面一樣。(https://frogpile.bandcamp.com/album/hallelujah-baby)
這是我在開啟他們EP的Bandcamp連結時產生的聯想。他們整個Bandcamp網頁用紅色跟黃色組成,大頭照用讓人有點暈眩的角度,把團員們展示給世人。照片的色調微帶橘紅,給人一種悶熱的感覺。
來自北溫哥華的他們並沒有將刻板印象中溫哥華陰雨綿綿的天氣透過專輯封面或音樂表現出來。也對,這裡即使很多時間在下雨,甚至是飄雪,卻還是有氣候怡人的時候,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過於炎熱。溫哥華氣候的多樣性剛好跟Frogpile的風格很像。
跟之前分享過的「It Ends with Us.」及「CRAS」兩個樂團比起來,Frogpile的作品風格沒那麼容易辨別出來。還好,稍作調查就能找到線索,因為在網路上有不少他們的採訪。
他們在2016年接受Discorder Magazine採訪時曾表示,他們每首錄製的歌曲聽起來都不一樣,「如果你將我們的某些歌曲一首接一首播放,你甚至不會覺得這是同一個樂團的作品。」(註1)會造成這樣的特色,是因為Frogpile認為自己實際上不完全是一個樂團,而是一個以「Frogpile」為名的音樂Logo,他們會為了錄製或演出每首單曲而特地與不是樂團成員的音樂人合作。這麼做都是為了製作自己屬意的音樂。
這樣風格多變的「變色龍性格」跟溫哥華一樣。
從Frogpile的兩張EP「Hallelujah, Baby」及「Jackie」(https://frogpile.bandcamp.com/album/jackie-2)裡我聽到不少自己熟悉的音樂元素,例如,Beatles和Oasis。當然,「聽到不少自己熟悉的音樂元素」不是指他們抄襲,那種感覺是暗暗藏在某處的,就像武俠小說裡頭學了各門派武功的主角,將所學融會貫通後自創屬於自己的招式,在與對手過招時讓人驚呼連連。
「Hallelujah, Baby」的第一首歌「Alright」開場的Bass聲讓人無法忽視,彷彿它才是主角,這樣的處理作為EP第一首歌非常吸引人。但是直到主唱的人聲出現,才讓人發現這首歌有著一個令人莞爾的故事,主要敘述「上帝在500年前創造搖滾樂」的經過。這符合他們在今年5月被killthemusic.net採訪時提到的,他們的作品多少會反映一點宗教性,這與他們團員的家庭宗教背景有關。當然,他們不是在探討「神的存在」這類哲學思辨,他們只是在分析家庭經驗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以及自己從宗教環境抽離後的狀態。(註2)
不過,他們在同一個採訪中提到自己的創作歷程,卻又擺脫不了宗教感。對他們來說,創作是一種沒有計畫性,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如獲天啟一般。「無法控制」是他們用的形容詞。
就在我細細品嚐「Hallelujah, Baby」EP時,發現在同張EP的最後一首歌,「Alright」的Remix版本中,同樣的Bass聲出現在開場,但接下來卻彷彿是在講另外一個故事,給了聽眾截然不同的情緒,就像在晴天與雨天裡看到的溫哥華,各有各的獨特樣貌。
聽完「Hallelujah, Baby」這張EP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如同Frogpile在採訪提到的,他們的風格是團員各自背景的集結體,若刻意去追尋主流,他們應該也會表現得不錯,但對他們來說,隨波逐流與他們個性不符。
Frogpile從頭到尾都只在乎如何創作出自己喜歡的音樂,就像他們在各個平台上自我介紹提到的,他們執著的只是要讓聽眾感受一場電吉他的瘋狂之旅。
話說回來,在我邊聽著Frogpile邊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時,於先前提到的killthemusic.net採訪中,讀到了另外一個巧合。
當被問到是什麼激發他們靈感,讓他們決定要組團的,他們說是Beatles在1969年1月30日那場屋頂上的演唱會給了他們靈感。
這使我對Frogpile多了一份親切感。
那場屋頂的演唱會對Beatles來說是結束,那時候貌合神離的他們一定沒想到將近50年後,會有人因為那場演唱會得到啟發,開始組團玩音樂。
我覺得Frogpile還能走更遠,也許有一天會成為代表溫哥華的樂團,就像來自Liverpool的Beatles那樣。之前在旁聽CRAS樂團練團時,CRAS的主唱Channing告訴我,Frogpile會越來越紅,以後要聽他們現場演出只會越來越難,要聽他們的表演要趁現在。
今年,Frogpile會在TAIWANfest演出,對他們來說應該會是一個難得的體驗吧。因為不是每個樂團都能說自己曾在市中心的戶外舞台上演出,就像不是每個樂團都有機會在屋頂上開演唱會。
去聽聽看吧!
因為,在這個凡事皆能被分門別類的時代裡,想要自成一格,創造屬於自己的體系沒那麼容易。但總有不少人奮力想要擺脫大時代強行附加在自己身上的標籤。也許一開始的確讓人難以接受,但若能堅持下去,有天一定能成為那個「自創武功」的主角。
搞不好,未來你可以驕傲的說,自己曾經參與過Frogpile最令人難忘的演出呢。沒有在現場,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錯過些什麼驚喜。
畢竟,當初也沒人想到Beatles會在屋頂上開演唱會。
延伸推薦:Frogpile的首張EP,「Jackie」中的「How do you do?」,喜歡這首歌裡頭吉他別出心裁的solo。
註1:https://www.citr.ca/discorder/august-web-2016/frogpile/
註2:https://www.google.ca/amp/s/killthemusic.net/blog/unsigned-spotlight-frogpile%3fformat=amp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 2022 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