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TAIWANfest Vancouver Theme 2022 TAIWANfest Vancouver Indonesia CHT 2022 TAIWANfest Vancouver Malaysia CHT
台灣不孤單 加拿大人挺台灣
台灣不孤單 加拿大人挺台灣
9月27日上午八點,在下著雨的台北看到溫哥華Harmonia 樂團在溫哥華劇院錄影中謝幕,心中竟然有了一陣感傷。走到這裡,今年的台灣文化節也即將落幕。就在一個月前(8月28日),多倫多版的【島嶼的夢 楓葉的真】看到近五十個多倫多音樂人把客廳當成音樂廳,透過強大的音樂工程師與影片剪接師,2020加拿大台灣文化節就這樣霹靂的揭開序幕了。
我知道我不知道
我知道我不知道
2006年12月15日溫哥華史丹利公園經歷了2個半小時的暴風摧殘,這個城市森林有了不少傷痕。與其把這些倒塌的大樹移開,溫哥華市政府公園局啟動了「傷痕藝術化」的計畫,在2008年及2009年期間召集了六位環保藝術家跟一些生態學家與教育家就地創作,希望用生態學的角度,讓人透過藝術來了解這片溫哥華的森林。
被隔離的第七日
被隔離的第七日
這裡的沙發,我對它都覺得很抱歉,因為我一天坐在上面的時間好長。雖然我沒有只吃喝拉撒睡,還是有點擔心它會跟我的身型一樣,變形了。這七天來,「36.5」是我最常報告的溫度,「1」 (沒有症狀)是我最常回復指揮中心簡訊的答案,「很好」是我固定給里長關心訊息的答覆。
您不知道的加拿大,台灣文化節用52分鐘告訴您
您不知道的加拿大,台灣文化節用52分鐘告訴您
在台北居家隔離的第一天,我還是跟加拿大緊密的連結。台北凌晨兩點準備與城市電視的「兩岸三地家國情」連線錄影。今天的題目是溫哥華因為加州大火產生的霧霾。當然了,我不是環保專家,更不是研究空氣的科學家,也不是個能給保健意見的醫衛專家,我只有依照往常時事評論員的身分上了節目。
疫情下的天空 不可能下的可能
疫情下的天空 不可能下的可能
有很多事情的起心動念跟最後的成果都不竟相同。在疫情下的我們,更多是如此。 天空 – 這個我們今年唯一的實體節目,一個不是透過網路世界來欣賞的活動,比原定時間晚了10天,正式開始了。 此時此刻的我,就在天空中,準備前往台灣。
當一個可愛的老人 用一個有心的年輕人
當一個可愛的老人 用一個有心的年輕人
明天口譯哥趙怡翔Vincent Chao 為加台會帶來一場演講,大家可以找機會去聽聽這位在WHO力戰群雄台灣外交官的故事。對很多海外的台灣人而言,這可能是許多前輩們期待好久的一幕了 – 一個優秀的年輕人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為台灣的未來努力。
謝謝指教,我還是台灣人
謝謝指教,我還是台灣人
在加拿大,有許多時候認同的討論是環繞在 Hyphenation 的議題。一個小小的橫槓牽起了許許多多的情緒,常常模糊了許多訴求的初衷與中心思想。回到初衷,我們每一個討論這個議題的人,真的都希望自己的認同是可以被接受的。
兩個Charlie 的故事 – 加拿大需要更多的 Charlie Smith
兩個Charlie 的故事 – 加拿大需要更多的 Charlie Smith
有好多年了,有很多個星期天上午,溫哥華有兩個Charlie 會在Tim Horton 小聚。 不是上班日,兩個都需要把家庭扔一邊,我常常擔心他老婆找他,也不好意思耽誤了他休息的星期天;而我們家,大概已經習慣了我對這個小聚的重視。這次疫情發生後,我們進去餐廳用餐的第一次都獻給了對方。
一個不想給別人自由的人,自己一定很不自由
一個不想給別人自由的人,自己一定很不自由
在我原文中,其實我提到了一個我這幾年經常看到的一個現象。許多人都會在他們的名字下加上Pronouns。可能沒有多少人去連結到我的用意。可能不假時日,會有更多人會在他們的信件簽名上加上代名詞。對某些人來講,這就是一種尊重。
不是Chinese Taipei,是TAIWAN
不是Chinese Taipei,是TAIWAN
Robert 是溫哥華國際爵士音樂節的創辦人之一。但是他更特別的是,他當初脫穎而出成為2010冬季奧運藝術節的藝術總監。是他,沒有讓藝術節的台灣節目需要掛上中華台北的稱呼。
台灣人,這可能是你不認識的台灣
台灣人,這可能是你不認識的台灣
上個星期四早上,Norman 約了我一起早餐。上一次我們見面的時候,是在線上做節目。 不光在溫哥華,整個加拿大,Norman 在藝文界是倍受尊重的。
看起來很政治的一篇文、其實講的是文化喔,不要怕!
看起來很政治的一篇文、其實講的是文化喔,不要怕!
20年台灣文化節的歲月已經佔了我40% 的人生,可是有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學時代的我曾經是中國同學會的會長,那時候的中國對我而言就是台灣。 當時的我,其實從沒有認真的思考過「中國」或是「台灣」對我的意義如何? 今天的我,就因為我曾經是那麼的無關緊要,我就更能夠體會今天許多人今天的心境。
小秘密 大聲說 您不認識的台灣
小秘密 大聲說 您不認識的台灣
很多人知道多倫多台灣文化節是由自溫哥華的團隊發起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沒有多倫多的經驗,可能就沒有台灣在2010溫哥華冬季奧運藝術節的光彩。湖濱中心讓我們團隊的視野從社區走進去了大都會,從僑社組織轉型成為藝文單位。
【台灣是大家的,不只是台灣人的】
台灣是大家的,不只是台灣人的
他或許你不認識,但是他認識的人我們都很想認識。40年前在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創辦一個媒體NOW25年前創辦北美最大音樂節之一NXNE他也曾經訪問過藍儂(John Lennon)遺孀小野洋子(Yoko Ono)就是這個資歷,就已經是加拿大的神奇人物了
https://taiwaneseincanada.ca/sometimes-surprises-are-hidden-in-the-end/
台灣是大家的,不只是台灣人的
這個星期六(8月29日)多倫多時間晚上八點,是一個很台灣的日子。或許你不關心,也不一定需要在意,不過容許我把這一個故事記錄下來。有一天我可能會忘記,也可能不再興奮,但是至少8/29是值得被記得的。這裡有幾個人物,可能更多,但至少這是我接觸的幾個人。
Intriguing Connections, eh?
為何《讀獨》
讀書是非常私人的經驗,是和作者的私密交談。讀書需要讀者的腦細胞全力參與,方能領悟,比起看電視或電影要費勁許多。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說,書一旦出版,就自有生命,脫離作者而獨立,詮釋權完全在讀者。讀書,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讀書,是瞭解何謂獨立精神。
What does Wonder Woman look like?
Wonder Woman究竟是什麼模樣?
2017年上映的DC超級英雄電影「Wonder Woman」廣受好評,影評紛紛稱讚這部電影將漫畫的精隨完美呈現,推翻好萊塢之前對「女性擔任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不會賣座」的質疑。這更是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超級英雄電影,它的成功代表女性意識在好萊塢得到重視。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 Taiwan Does Good!
台灣與菲律賓 – 台灣做的好事
在菲律賓宿霧擁擠的馬路中,總是有一群扛著一籃瓶裝水,像是街友的人在車陣中穿梭販售;理所當然的我們並沒有買單,還有點不以為然的認為,有誰會去買這種水嗎?但當地的人向我們說,這家瓶裝水公司是以這群弱勢團體為他們的唯一通路,提供水的同時也提供工作機會。
What is in your road movie soundtrack?
好想看用這首歌拍成的公路電影啊
跟高中死黨每年至少會規劃一次公路旅行。暫時放下煩人的工作及焦慮的未來,一群人擠在空間有限的車裡,在顛簸的公路上伴隨著行李碰撞節奏,朝那鮮無人煙的目的地前進。四個性格迥異的人,在車廂這狹小空間裡,要和平相處,靠的是伴隨我們旅行的背景音樂。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 Austronesian Languages: The Importance of Mother Tongue
台灣與菲律賓 – 南島語系 – 母語與母國
如果你曾經在台灣受過教育,或是曾經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加拿大接受中文學校的教育,那你一定對母語有很深的感情。有人說不能忘本,有人是要自己的孩子認識自己的文化;每當談到自己的母語,總是有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越是如此,許多在我們身邊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又要如何看待?
Rock’n Roll is a type of continuous chemical reaction
搖滾樂其實是種持續不斷的化學反應
我會用「劇變」來形容高中畢業剛進入大學的那段日子。要在沒有學校counselor幫助下排好課表,時間規劃變成自己的事情。而且來到新環境,課業的壓力沈重使人際關係不再那麼順遂。事態一不小心就會如鎂與氧氣的化學反應般劇烈變化,最後只剩下不可復原的灰燼。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 We are all migrants
台灣與菲律賓 – 我們都是移民
希望自己的文化可以成為主流或是被主流關注,似乎對生活在加拿大的移民社區來說,都被當成是一個里程碑。關起門來自嗨已經都快成為彼此心照不宣的痛,無論活動得到了所謂主流媒體關注或是得到了重要政治人物關愛時,無限的放大都是一定的。
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that you can't play a concert on the rooftop
誰說屋頂上不能開演唱會?
大學畢業前的某天,同學傳了訊息給我,主要是想要轉讓保羅麥卡尼(Sir Paul McCartney)在溫哥華的演唱會門票。他自己因為要忙著準備期末考所以無法成行。「這可是那個披頭四(Beatles)的Paul啊!不是別的歌手喔!錯過了天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朋友這麼慫恿我。
I am who I am, and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
我就是我,我就是改變不了,你能拿我怎樣?
還記得高中吉他課有一份作業,我們要學會使用編曲軟體「Garage Band」將自己的作品錄成DEMO,完成的檔案要交給老師評分。「你們知道嗎?很多音樂家,他們展現給世人的作品,可能只是他們實力的冰山一角而已。
Sometimes, surprises are hidden in the END.
有時候驚喜藏在結束的地方
有句話流傳在溫哥華許久,他們說溫哥華「好山好水好無聊」,其實我倒覺得溫哥華不無聊,它有屬於自己的驚喜,只不過它的驚喜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沒那麼容易發現。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 Mestizo and Multiculturalism?
台灣與菲律賓 – Mestizo 跟多元文化?
今年三月在菲律賓宿霧的Casa Gorordo 博物館聽到了一個一直都揮之不去的字 “Mestizo”-一個用以形容「混種的族裔」的拉丁文詞彙。 當博物館以「Mestizo混種」介紹菲律賓時,一直在談多元文化的加拿大或台灣,又應該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呢?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 distant relatives?
台灣與菲律賓 – 是遠房親戚還是隔壁鄰居?
有時候身處另一種文化、用不同的身分去重新看自己的原生文化時,真的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過去與加拿大的菲律賓族群或許互動不多,但是台灣文化節這幾年最好的工作就是與亞洲對話;我們學習著拋開原有對文化的框架,用心去發現新的故事,找到新的思維。
The Taste of Canadian Sun
挑戰想像力的自然之味
會田由衣,來自日本東京的食繪家和點心師,善用自然食材,創作不用蛋奶的甜點。她喜愛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親近大地,感受生命的呼吸與脈動,以土地孕育的自然素材創造夢境中的甜點。
How do I best enjoy TAIWANfest
台灣文化節應該怎麼看才懂?
台灣文化節在加拿大是什麼活動? 為什麼加拿大要有台灣文化節? 自兩年前開始, 新時代電視 都會帶一群人到台灣文化節參訪,我也有幸地能為他們導覽,實際情況跟許多人回饋的一樣,導覽讓新朋友可以深入地了解我們策展的背景,就讓我們陸續以幾篇文章進行一次紙上導覽吧!
TAIWANfest - IPACI
加拿大國際泛亞廚藝邀請賽
亞洲美食與其廣泛的大陸氣候和環境一樣多變,從豐富的海鮮到簡單清爽的素食,涵蓋其中多樣的風格菜式。美食也許是最簡單(以及最豐富!)的方式學習不同的文化,也是文化交流和對話最完美例子!
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
關於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
2004年3月創立,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持續創造永續發展的藝文活動,並秉持三個中心理念貫徹執行:社區營造,藝文創新,及學習交流平台。
TAIWANfest – Dialogues with Asia series
加拿大台灣文化節-與亞洲對話系列
從1990年的「台灣作曲家之夜音樂會」開始,台灣文化節已經成為加拿大最大的中英雙語戶外藝文活動,以及國際上以台灣為名最大的活動。台灣文化節每年於多倫多及溫哥華市中心舉辦,吸引將近35萬參觀人次;近年台灣文化節啟動新方向,開啟「與亞洲對話」系列,每年邀請一個亞洲文化共同呈現,新的藝文體驗就此展開!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 2022 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